【 UiPath Forward III 大會】是機器人流程自動化(RPA)領域的首屆全球性會議,是由全球RPA第一品牌 UiPath 發起舉辦,在這場為期2天、共超過25場分享的會議內容中,我們先幫大家整理一個非常精彩的場邊對談:由Gartner的王牌分析師 Cathy Tornbohm 和 UiPath的首席推廣大使Guy Kirkwood 跟大家精簡解析,
-
- 為什麼現在RPA如此熱門?這又意味著什麼?
- 該怎麼衡量RPA的成效、應該關注哪些事情才正確?
- 以及多數企業在嘗試利用RPA來帶動企業效率上的轉變時,又會遇到哪些潛在阻礙?
Q:為什麼RPA現在這麼熱門?
因為現在很多公司已經明顯感受到:要維持企業競爭力,不只是在商業模式上要做出創新改變,在企業營運面的效率提升也是一個強大的競爭力來源,在Digital Competition上越來越激烈了,多數企業開始意識到不能繼續觀望下去,不得不開始採取任何行動了。
➔ 延伸閱讀:數位科技驅動改變的兩種層面:數位優化 vs. 數位轉型
而這現象其實又再度回到企業轉型的議題,就像10年前那一波業務流程外包 (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, BPO) 浪潮一樣,這次一樣是跟業務流程再造(Business Process re-engineering) 有關,只是這次是透過Robot機器人來做這件事。
可以說 Automation is the new outsourcing,RPA流程機器人正是將任務外包的全新選擇。
RPA的出現,是企業終於可以擺脫legacy system夢魘的機會,但也意味著是時候把過去的錯誤攤在陽光下了
RPA 對於企業來說,是個機會,是一個可以讓企業盡快脫離legacy system惡夢(一堆苦工、單調枯燥的作業),然後跟所謂的數位轉型接上線。
一般來說,一家企業正在用的所有軟體應用中,低於15%是有Programming interface可自行修改的。
也就是,現在有很多軟體應用是無法相互串連的,最終變成讓員工在這些系統之間來回串接,變相成為系統串接員?
如果你說要完全用API去把不同軟體應用串起來,然後自動化,是要花很大工程的。
但如果用RPA來做,只要A系統有前端用戶介面、B系統也有前端用戶介面,就完全可以用RPA來完成串接跟自動化整個跨系統作業流程。
順帶一提,RPA的出現最有趣的地方是,揭露了公司實際存在的所有問題。所有過去歷史上的錯誤,都會因為RPA的出現而再度浮現。
如果你有124個互相不能溝通的ERP系統,那麼你就會是一個瘋狂採用RPA的人。
Q:該怎麼衡量RPA的成效?
必須真的去關注 business outcomes,不是去關注設計了多少個機器人、多少個流程被自動處理的、或是省了多少時間等,這些都只是過程,最重要的還是:
The Business Impact you’ve managed to achieve
-
- 你會創造更多的營收嗎?
- 你是否有讓你的客戶更開心更滿意?因為你讓整個回應客戶的處理時間縮短了,或是在第一時間接觸時可以做更多事情?
➔ 延伸閱讀:10個衡量RPA成效的績效指標
Q:嘗試利用RPA實現「Automation First」踏出數位優化第一步時,最常面臨的阻礙?
根據Gartner的估算,對大型企業來說,就單單不去做重複的事情,就可以節省將近百萬的成本。既然這麼有效益,為什麼這依舊不是一件說發生就發生的事?
在嘗試作業流程自動化的過程中,可能會遇到哪些阻礙?以及你可以如何避免?
-
- 不知道流程在哪:這也是為什麼UiPath要買下 ProcessGold (一家做Process mining的全球領導品牌),UiPath會自動幫你辨識出哪些流程最有機會開始做自動化處理
It’s fantastic, It’s a really really a good move for UiPath ! And I expect to see a lot of other process mining companies acquired, brought into the RPA fold. -Cathy Tornbohm, Distinguished VP Analyst at Gartner
2. Politics 無法解決職場政治因素:有些人不會誠實或不願意告訴你他們整天在做什麼 ,加上職場上總會有互不相合的小圈圈,這些都會阻礙整個流程的加速
The more you can do across silos, the more successful any automation project would be.
3. The economics of productions 沒有考量最佳經濟效益產出 :要確保你設計的這些流程機器人是用在最有經濟效益產出的地方,第一個試點可以從流程不會太複雜,卻對企業影響最大的,例如:很多企業都會先從財務部門開始嘗試起,財務數字的正確與否與即時整理分析的速度,攸關企業能否更快且正確的做出營運判斷與決策、攸關企業能多快去回應市場的能力,是最核心的企業競爭力。
➔ 延伸閱讀:UiPath 與當代數位財務長:財務流程自動化
而若要移除所有阻礙,最重要的,還是要回到「建立對RPA的正確認知」
RPA流程機器人,擅長處理結構化資料、Rule-based activities 具有明確規則性的流程。
而現在很夯的「RPA流程機器人」 與「 AI人工智慧」結合的概念又是如何呢?
➔ 延伸閱讀:RPA+AI:UiPath AI Fabric
我們知道 AI人工智慧的能力範圍,主要就是人類擁有的4種主要能力 (感知、推測、創造、應對)
RPA+AI 的思考 就是:如何讓一個原本只會照著明確規則指示才行動的流程機器人,不只會被動執行預設好的流程動作,還會「主動地」去感知、思考、應對,例如:怎麼在不同狀況下辨識文件內容、幫我們人類去查找哪些流程最適合自動化處理、怎麼聽懂我們人類說的話再去做下一動作、怎麼跟我們互動等
以 已經具有 AI人工智慧 的 【UiPath RPA流程機器人】 為例,UiPath RPA可以變得更智能,是因為做到以下:
-
-
- Process Understanding ➔ 上面有提到UiPath買下一家 Process mining 的全球領導品牌 ProcessGold ,現在透過 UiPath Explorer 就可以幫你自動辨識出橫跨整個公司內,最適合優先做自動化流程有哪些
-
-
-
- Document Understanding ➔ 現在很多公司流程還是埋沒在很多文件中,特別是每家公司都一定有的痛:發票與收據的應付帳款與花費合規處理流程,這件事很難自動化的主要狀況是:不同公司的發票與收據格式不一、掃描後的發票解析度不高或是歪掉,但現在透過 UiPath Receipt and Invoice AI 已經可以解決這個有近千年歷史的困擾了(Note: The Receipt and Invoice AI Extraction ML model is a Cloud Platform offering and is currently not available for on-premise ML model deployments.)
-
- Visual Understanding ➔ 流程機器人如何能夠像人類一樣理解並跟螢幕上的所有介面、元素互動,包括在虛擬環境下也是一樣 ,例如在Citrix、VMware、Remote Desktop等虛擬環境,其他元素像是Flash、Silverlight、PDFs、Images等,現在透過 UiPath Computer Vision AI 已經可以做到。
-
- Conversational Understanding ➔ 要做到真正的人機協作,最終這些機器人必需要能夠透過「自然語言對話的方式」被控制,要能夠理解人類的日常用語對話,對話的輸入型式可以是Text、Chat、voice,這個加上AI的流程機器人會變得更有互動性,可以聽懂我們說的話再去做下一動作。
-
RPA+AI,從被動的菜鳥助手轉變成為一個會主動判斷情勢、主動思考的資深助理
如果把RPA想像成一個會乖乖聽話、一個只會說一動做一動的虛擬助手,那麼 RPA+AI 就是一個工作工作5年以上的資深助理了,這位原本「被動的菜鳥虛擬助手」變得更成熟了
除了一樣有快速、精準無誤的做事雙手外,也把腦袋帶來上班了,蛻變成一個在能力上更成熟的資深助理,變得更有能力去應對不是預先設定好的情境、還能夠主動告訴你可以優化的事情,成為一個能幫你帶來更多價值的虛擬員工了。
而這就是 UiPath 與眾不同的地方,也是能站在RPA市場領導者地位的原因之一。
—— 關於PGi樺鼎商業資訊 ——
我們是UiPath在台灣地區的代理商,除了軟體代理、也提供【企業包班培訓】與【公開教室培訓】上課講師皆已通過 【UiPath RPA Developer Advanced 原廠認證】,在非教學日,則是大量實際參與多項知名企業的RPA導入專案